nba投注用什么软件

图片
首页>清廉山东>廉政广角

秦的统一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0-01-03

秦小篆体十六字砖。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杜虎符:战国时期秦属地杜用来调兵遣将的凭证。

秦始皇廿六年峄山石刻拓本。

秦诏版:青铜制,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抄有大量秦律令,其中一条:“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即上图一八八条竹简)

  开栏的话: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世界文明接续传承。尊重历史才能赢得历史的尊重,探究历史、追根溯源才能认清现实、把握未来。

  在2020年到来之际,《中国纪检监察报》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联合推出“2020:回望历史长河”栏目,以“20”年代为线索,约请国内史学专家撰写文章,回顾公元前220年至公元2020年间人类历史长河中的48个瞬间。

  第一期,就让我们从《秦的统一》开始。

  公元前220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承前启后,影响深远。正是在这一年,秦王政横扫六国,结束近五个多世纪的分裂和战争,重新恢复了安定的局面。也还是在这一年,秦王政面对新统一的广阔疆域,创建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奠定了中央集权模式,深刻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多年。

  秦王政所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由皇帝制度、官僚制度、郡县制度和文书行政体制等构成。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继续使用既往已有的名号,已不足以彰显其“上古以来未尝有”的赫赫功业,遂从三皇五帝之中,各取一字,创立“皇帝”尊号。自此以后,“皇帝”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号,沿用两千多年,而秦王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这位皇帝认为往昔君王死后以其行为论定谥号的制度,是“子议父,臣议君”,毫无道理。因此他提前规定了自己和后嗣的死后尊号,自己号“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还规定了一系列礼仪与文书制度。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这些名称为皇帝专享,其他人禁止使用。同时,为有效控制军权,秦用虎符发兵制,虎符剖为两半,右半在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没有皇帝命令和兵符,不能发兵。

  为适应统治新统一国家的需要,秦始皇对官僚机构进行了调整。在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廷尉、治粟内史、典客、宗正、中尉、太仆、少府、卫尉、郎中令、奉常。他们负责司法、财政、外交等各种事务。公卿议论政务,出谋划策,皇帝作裁决。与周代的世卿世禄制度不同,秦的公卿没有世袭特权,必须经过选拔、考课。公卿任职有期限,需向皇帝负责。在地方,设置郡县。郡置郡守、郡尉、郡监。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掌监察。郡下设县,万户以上置县令,万户以下置县长,少数民族的地方设道,与县同级。同时设县尉掌管军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通过这套官僚机构,秦始皇确保了自己的意志可以贯穿到基层百姓。

  秦始皇最重要的一个创举,是将郡县制度推行到关东各国。秦在本国早已普遍推行郡县制,且成效显著。但横扫六国后,秦的很多大臣对继续采取这种方式来管理关东各国,是持反对意见的。在秦之前,周人也是从西而东取得天下,统治中心也在西土。周人为控制东方,实行封邦建国之法,按照宗法制度,设置诸侯国来镇守。这种历史经验,深刻影响着秦朝公卿大臣的认识。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人上奏说:“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在王绾等人看来,燕、齐、楚三地距离秦国统治中心偏远,最有效的统治方式,莫过于分封诸侯王。秦始皇将王绾的奏请下发群臣讨论,其言得到群臣的普遍赞同。唯独廷尉李斯不以为然。他驳议道:“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李斯指出,周代分封的核心精神在于依靠血缘关系维系地方对中央的忠诚,但血缘关系随着世代推移,终将疏远,是以会有春秋战国诸侯征战不休的局面。李斯认为,周代分封所提供的并非历史经验,而是历史教训。只有推行郡县制,才是天下长久安定的良策。李斯的主张深得秦始皇赞许。他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直截了当,指出立诸侯王就是“树兵”,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安定是不相容的。秦始皇遂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以后随着疆域扩张,郡县陆续又有所调整和增设,真正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秦始皇对他所开创的“海内为郡县”的局面自信满满。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秦所设置的七十位博士上前为他祝寿。博士齐人淳于越乘机攻击郡县制度。他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淳于越认为集权制度容易为权臣所利用,主张秦学习商周历史经验,分封子弟为诸侯王。这是秦统一以来第二次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讨论。面对强烈的反对之声,秦始皇仍能坚持己见,不为所动。

  秦中央集权的确立,还离不开文书行政体制。文书行政,是依靠公文来传递政务信息的政务运行机制。由于文书能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不会因层层下达而走样,所以是非常有效的统治工具。秦很重视文书行政。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抄有大量秦律令,其中一条讲:“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有事情必须请示时,一定要以文书的形式,不要口头请示,也不要让人代为请示。)它明确要求必须用文书来处理政务。秦律还有《行书律》,专门对文书的收发、传送作严格规定。律文规定,邮传机构接到皇帝的诏书必须立即发送,如有稽留,必受惩罚。通过文书行政,秦王朝确保了中央与地方政务信息的一体化。

  正是依靠官僚制、郡县制、文书行政等一系列制度,秦始皇将律法、政令推行于全国各地,同时又能及时掌握地方的各种政务信息,强有力地控制地方,因而实现了实质性的统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由于秦只存在了十五年,这套体制的作用还没能够充分发挥就灭亡了。但它却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所取法,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洵非虚语!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代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