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投注用什么软件

图片
首页>清廉山东>评论在线

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20-08-12

  万事万物、各行各业,往往都蕴含着修身从政的道理。近期,系列微电影《非遗里的清廉》上线发布,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氏锔艺”就富含哲思。锔艺就是以“认识、查漏,修补、破茧”的方法对每一件器皿的小漏洞精心修复,经过一系列工序的处理,让一些略微残破的物品恢复完美如初的状态。锔艺之法启示我们: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过即问,小错即纠,才能防止积小错成大错。

  《韩非子·喻老》讲述了名医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的故事。扁鹊最后之所以逃跑,就是因为蔡桓公没有认清“大必起于小”的道理。诚如扁鹊所言,病在皮肤、肌体、肠胃,可以通过敷药、熏洗、针灸等手段治疗,等到病入骨髓,就治不好了。蔡桓公有很多次可以救治的机会,但他一次次讳疾忌医导致最后无药可救。事实证明,小病不治就会酿成大病,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发展成大问题。

  今天的党员干部,想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避免犯大的错误,就要力戒“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人不可能从不犯错,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耳盗铃、无视错误,任由错误恶性发展,那就难免滑入深渊、一发不可收拾。倘若有了小错及时改正,把过错当镜鉴,把教训当财富,就可能实现自我革新、自我超越,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把“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牢记在心,时刻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避免“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是一种风险论。祸患常积于忽微。对党员干部而言,倘若不能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平素不拘小节、放任自流,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扭曲变形,人生道路难以走得坚实和长远。党员干部要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意识,消祸患于萌芽,化危机为生机。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是一种量变论。唐代宰相陆贽说过:“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一旦开了受贿的口子,贪念必会不断滋长,收了鞭子鞋子就想要华服裘衣,收了华服裘衣逐渐就要开始收钱。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必然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不复顾惜”,成为“大贪”“巨蠹”,再想回头就为时晚矣。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是一种方法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同样,预防也是塑造清廉人生的最佳方法。有了“小洞”及时修补,就不会发展成“大洞”。党员干部对待错误,一定要坚持早预防、早改正、早祛除。犯了错误如果还拖拖拉拉,甚至执迷不悟、死不悔改,就会造成“大洞”效应,带来严重后果。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从政做人,难免有闪失、有差错,这些都可以理解。关键在于一有问题就要下“锔艺之功”,及时修补,不让“小洞”变成“大洞”。只有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始终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桑林峰)